八张图透视中美差距
2018-08-13 13:48:18
  • 0
  • 0
  • 3

《比较》特约作者:刘培林

比较两个国家可以有千千万万个角度。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甚至迥异的结论。本文基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 ,和两个在经济学界广为引用的国别经济数据库——宾州大学世界表 和麦迪森经济史数据库 ,选取三个维度、八个指标,对中美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在于说明目前两国的基本国情: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文共计3800字,图表5张,阅读需要5-8分钟。

一、人口预期寿命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人口预期寿命的长短,是衡量人的发展主要指标之一。这个指标也是联合国开发的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衡量指标之一。

从图1可见,1960年中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是43.7岁,美国是69.8岁,中国比美国低26岁。1978年中国提高到65.9岁,美国提高到73.4岁,中国比美国低7.5岁。2016年中国进一步提高到76.3岁,美国则提高到78.7岁,中国比美国低2.4岁。从中可见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与美国的差距在过去半个世纪内明显缩小,但今天仍然低于美国的水平。

当今世界为数不少的发达经济体,人口预期寿命高达80-84岁。与这个水平相比,中国和美国都还有很大差距。

图1:中国和美国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指标代码:SP.DYN.LE00.IN

二、经济产出和效率

人均GDP是衡量发展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从图2反映的人均GDP来看,1960年中国是90美元,美国是3000美元,中国是美国的3%。1978年中国是156美元,美国是10587美元,中国是美国的1.5%,这甚至低于1960年中国与美国的相对水平。2017年中国快速提高到8827美元,美国也进一步提高到59532美元,中国是美国的14.8%,中国相对于美国的水平明显提高,但仍有巨大差距。

图2:中国和美国人均GDP(现价美元)

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指标代码:NY.GDP.PCAP.CD

如果说人均GDP是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的话,GDP则是衡量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从图3反映的GDP来看,1960年中国是597亿美元,美国是5433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11%。1978年中国增长到1495亿美元,美国则增长到23566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6.3%,这个相对水平也低于1960年时的情形。2017年中国快速增长到1.22万亿美元,美国进一步增长到1.94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63.1%。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靠着人均GDP的追赶和人口规模相对于美国而言更快的增长,中国GDP相对于美国的水平明显提高,但目前与美国相比也还有明显差距。

图3:中国和美国GDP(现价美元)

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指标代码:NY.GDP.MKTP.CD

上述比较采用的是汇率法。通常认为汇率法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产出,于是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还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进行国际比较。

按照图4反映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的结果,中国人均GDP水平相当于美国的28%,大于按照上述汇率法衡量的结果。

按照图5反映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的结果,中国GDP则已经于2013年超过了美国的水平,2017年进一步提高到美国的1.2倍。

图4:中国和美国人均GDP(购买力平价,现价国际元)

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指标代码:NY.GDP.PCAP.PP.CD

图5:中国和美国GDP(购买力平价,现价国际元)

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指标代码:NY.GDP.MKTP.PP.CD

按照购买力平价衡量的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件事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此外还有更多的积极意义。举例来说,全球第一的经济规模意味着许多现实和潜在的产业具有实现规模经济的空间;意味着在某些公共物品方面每个人分摊的负担较低;意味着按照相同的占GDP的比例可以筹集到更多的研发资金;意味着同样一件技术突破的溢出效应会很大;意味着此地、此行业无就业机会,而彼地、彼行业可能有,闪转腾挪的余地大;意味着跨国公司更愿意迁来总部、增加投资、加强技术研发力量。

在欢呼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的国力跃升的同时,我们是否有理由高枕无忧呢?不能!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方法上看,如果说汇率法衡量结果低估了中国产出的话,我们也不能否认购买力平价方法存在高估中国产出的因素。

其次,即使购买力平价方法不存在高估中国产出的因素,也有三个问题值得警醒,须臾不可忘。

一是GDP有负增长的可能性。二战以来国际上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更久远的历史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国家间力量对比格局变化犹如逆水行舟。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收集整理的购买力平价衡量的产出数据表明,虽然1870年时中国经济总规模仍然为全球最大,比排名第二的印度高出40%,接近排名第三的英国和排名第四的美国的两倍,相当于当时日本的7.5倍,但是之后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内,美国经济总规模因为人均产出快速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而直线上升,中国经济总规模因为人均产出降低和人口减少而绝对下降。中国全球经济规模第一的地位在短短20年内被美国取代,用“其衰也忽焉”来相容中国经济当时的情形,不为过。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人一直在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在实现这个目标的未来进程中,应该牢记这样的历史教训。

二是经济规模相当并不意味着背后的技术含量相当。按照前述麦迪森收集整理的数据,1840年前后中国GDP四倍于英国的前提下,却在家门口败给越洋而来的英国舰队;1895年前后在GDP五倍于日本的前提下输掉甲午战争;1936年在GDP两倍于日本的前提下遭到后者全面侵略。之所以如此,除了清朝政府和国民党政府腐败、军队战斗力涣散等直接原因之外,恐怕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未实现工业化的中国的GDP的主要成分是粮食、丝绸和瓷器等,而列强们的GDP的主要成分则是钢铁。今天的中国早已成为世界制造和贸易大国,GDP当中的技术含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大缩小。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GDP当中的技术含量与美国的明显差距。遗憾的是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总括性指标,我们无法进行量化比较。一个国家的研发投入、专利数量、论文数量等,都无法较好地衡量GDP当中的技术含量。即使用这些指标加以衡量,中国和美国也仍然存在明显差距,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三是经济规模相当并不意味着背后的生产率水平相当。从长期来看,生产率就是一切。文明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生产率之间的竞争。正因为如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从图6可见,中国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相当于同年美国的水平,经历了一个先降低后提升的过程。1958年时一度曾经高达美国的52%,1978年则退步到仅相当于美国31%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提升,但2017年也仅仅追赶到美国的43%。在我国的生产率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之前,我们尚不能说我国将来一定落后于美国;但现有的证据也无法支持中国目前业已超越美国的结论。

图6:中国历年全要素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水平(美国=1)

来源:宾州大学世界表9.0中的CTFP

三、污染排放与资源消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是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图7反映的颗粒物排 放造成的健康损失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比例来看,中国在最近30年里快速降低,但目前该比例仍然比美国高出许多。2016年美国该比例为0.12%,中国则高达0.42%。

从图8反映的自然资源消耗 的价值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比例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呈现降低态势,与美国的差距也明显缩小,但2016年该比例仍然高达0.68%,而同年美国则只有0.1%。

图7:颗粒物排放带来的损失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比例(%)

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指标代码:NY.ADJ.DPEM.GN.ZS

图8:自然资源消耗的价值相当于国民收入的比例(%)

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数,指标代码:NY.ADJ.DRES.GN.ZS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污染排放强度和资源消耗强度仍然明显高于美国,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四、结论

从上述的比较出发,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从经济上看,无论是产出规模还是效率水平,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在中国文革期间都是拉大的。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美国在上面八个指标上的差距均大幅度缩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第三,今天中国人均产出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更要紧的是,对长期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国目前仍然大大低于美国,未来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依然艰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可以用来进行国别比较的维度和数据浩如烟海。仅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数就提供1580个指标的数据。研究者当然可以基于自己的框架设计出更多的指标。上文所选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中美之间的差距,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