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2019-10-13 15:09:47
  • 0
  • 0
  • 52

来源:公号历史知识局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题图

百家号:历史知识局

NO.021—中美关系史话——从1784到2019 (上:1784——1941)

作者:鲁蛇

从普遍认为和有据可查的角度来看,中国与美国的第一次接触是1784年。当年二月,一艘美国商船“中国皇后”从纽约来到广州进行贸易,商船回到纽约后获得了3万美元的利润,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1793年的美国哈佛学院(现哈佛大学)的总资产约18万余美元。这极大的刺激了美国商人对中国市场的兴趣。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中美接触之始——“中国皇后号”

1784年到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其中经历了195年,至今已有235年,中国同美国交流、冲突、敌对、缓和、发展与博弈,延续了美国建国以后的全过程。

一、1784年——1840年 私人层面的接触

世界历史进入到18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已经到了末期,除南极外,全世界可供探索的陆地已全部探索完毕,奠定在文艺复兴上的工业革命成果使得西方的科技文化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市场和资源的贪婪渴望,促使西方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殖民浪潮。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欧洲的地理探索

可此时的大清国仍处于落后和闭塞的状态。1784年,美国则刚刚取得独立建国的成就不久,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外交关系上以对英国、法国为首的欧洲,及踏美国后脚建国的美洲邻国——墨西哥为主要对象,国家战略上以工业化和对周围进行扩张为主。在1784年到1840年的半个多世纪里,中美关系主要是在私人、贸易、传教层面进行的。而因为1840年之前中国的闭塞,市场远未开发,“中国皇后”号那样的贸易机会也不是时时都有,中国对美国是一个遥远、战略价值缺乏的存在,这使得官方层面上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大关注,中国在美国外交格局中处于极其边缘的位置。

二、1840年——1894年 用“公正、良善”外衣伪装的帝国主义本质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领土频繁侵占,对中国财富进行掠夺。虽然从客观角度上来讲,因美国囿于自身“孤立主义”的建国理念等多种原因,美国常常表现出一个中立、公正的西方国家形象。在几个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中,美国是唯一没有占据中国领土的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俄都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调停”。但是沙俄一面进行“调停”,一面却趁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威胁北京时“落井下石”,重兵逼迫清政府割去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右上角为“瑷珲条约”割让的领土

然而,美国永远从其国家利益出发制定政策,不侵占领土是客观原因,不代表美国没有这样的冲动,“调停”期间,美国商人及部分政客多次怂恿美国政府占据台湾,对中国的主权侵略更是有史可据。

1843年,中美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美望厦条约》,这是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与列强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之一,约定中的条款侵犯了中国的关税、司法主权和领海权。

1858年,中国与美国等四国签定了《天津条约》,美国人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继续扩大。同年两国签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

在这期间,美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1830年首批传教士,来华宣教,开启了中美文化关系的历史。如果说外国商人来华是追求经济利益的话,传教士来华则代表了美国开展对华关系的另一个、也许意义更为深远的动力,即按照美国的心中的想法形象改造中国。这是一个以文明、开化、先进自居的国家的文化侵略动力。

三、1894年——1911年 侵略和掠夺下的不平等交流

传教士抱着传布基督教、改变中国人的信仰而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不仅在中国建立教堂,深入最偏远的地区布道,同时还出版报刊,创办学校,从事慈善和社会改良等活动。在1951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前,美国传教士兴办的燕京、圣约翰、金陵、岭南等大学均位居中国最好的大学之列。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清末美国传教士在山东

但是这样的文化交流背景却是掠夺、干涉和侵略,甚至他们用来与我们进行文化交流的大部分资金,也来自中国的庚子赔款和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1894年,是中国的悲剧一年,也是大清国“最没面子”的一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清朝战败,与原来的撮尔小国的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打破了大清“东亚第一强国的幻想”,大清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中日两国地位从此互换,在长时间内中国离日本的差距越来越大。当时的美国国内排华情绪十分激烈,1882年美国就已经通过了一个《排华法案》,是其历史上是唯一一个针对某个特定国家的排斥法案。在美国民众的舆论当中,甲午战争是一个开放、奋进、改革和被压迫的小国战胜了野蛮、落后、封闭的大国,呈现出对日本一边倒的支持。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1898年的美西战争以及随后对菲律宾的占领使美国一跃而为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强国,美国开始从战略角度思考中国问题。列强在中国的争夺使中国大有被瓜分之危险,远东的均势也会被打破。于是美国在1899年至1900年间提出针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要求其他已在中国获得巨大既得利益的列强一方面尊重中国主权,另一方面与其他列强互相承认各自在华利益。该政策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中侵略性的一面,同时也在客观上有利中国当时的国家安全。

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攻破北京城,在城中杀烧抢掠,无恶不作,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史中极为悲惨的一页,其给中国造成政治、经济、文化损失难以估量。美国正是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其保持的不对中国进行直接的军事侵略的形象也被打破。同时期美国海军希望中国割占三门湾和舟山群岛,但由于英、日的阻挠和美国政府的未能实现。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四、1911年——1941年 干涉中国,阻碍进步

在中国拥有战略利益的美国开始恣意干涉中国内政和内战,反对中国革命。

1921年5月,孙中山宣誓就任非常大总统,他发表对外宣言,要求各国政府承认这是中华民国的唯一政府。他特别写信给美国总统哈定,称赞美国是“民主之母,是自由和正义的捍卫者”,希望得到美国政府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却不屑一顾地把这封信退给美国驻华公使,官员甚至污蔑孙中山是中国统一的障碍。为了争取足够的经费,也为了表明中国的主权,广州革命政府1923年提出收回海关结余的问题。各国驻华使节一致决定派海军到广州海面示威,阻止广州政府收回关余。美国人认为,应使用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阻吓广州政府。然而,由于广州政府立场坚定,列强的作法未能得逞。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1923年,孙中山与宋庆龄在广州大元帅府

美国虽然打着进步、独立、自由的旗号,但是实际上并不关心别国的进步和独立。孙中山几乎一生都对美国抱有很大的期望,但到逝世的前几年却转向苏俄求助,其苦衷与无奈让人叹息。

当时的中国虽然有了一定的外交主权,也涌现出了如顾维钧那般的能力超群的外交家,但是弱国无外交,中国的外交失败是注定了的,外交上对美国的美好幻想永远难以实现。

这期间中国的知识分子把美国作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的来源地。数以千计的青年赴美留学都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期望从美国那里找到救国的良方。不仅如此,一些人还试图利用美国来维护中国的主权与安全。

无奈“我既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中国的外交攻势下表现出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在一战结束前夕提出建立战后世界秩序的“十四点”计划,对一战战胜国中国十分有利。中国人曾天真地认为这是中国摆脱不平等地位的希望,以至于连一向激进的陈独秀都称威尔逊为“世界第一大好人”。而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唯一的依靠——美国,终究还是靠不住,袁世凯接受了日本逼迫下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彻底失败,直接引起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31岁的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发言:“中国不能”

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抗日战争爆发。

中国内乱、半殖民状态长期持续,日本却在对外殖民中高速发展,《马关条约》赔款每年给日本带来巨额财政收入。到1937年,日本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人均GDP是中国的二十多倍,军费开支是中国的十多倍。中国根本无力和日本对抗。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1937年日本不宣而战,全面侵华。在口头上,美国对中国表达了同情和支持。总统罗斯福和时任国务卿都先后郑重宣布“不承认以武力所造成的领土变更”和谴责“没有法纪”的“宣战或不宣而战的战争”。

抗战爆发后,中国外交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美国的援助。虽然中国人对美国寄予极大希望,但美国的政策却常常让中国人失望,美国不愿为中国火中取栗,因中国与日本发生冲突,甚至有时以中国利益为代价与日本达成交易。在宣言和“谴责”的同时,伪满州国近70%的原油和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80%的原油都进口自美国,这仅是其中一个例子。

一直到1941年,日本把飞机飞到珍珠港上空,把炸弹扔到美国的国土上了,美国才对日宣战,同中国结成了盟友。

由此可见,“正义”的主张与否,“进步”支持与否,“开放”政策的执行与否,或主张、支持、执行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美国自身利益和国际政治上“权力平衡”趋势,不取决于中国受侵略的程度。

曾记否,在美国立国初期的1796年9月17日,开国总统华盛顿在卸职的告别演讲中说——

在决定美国政策时要考虑到“美国自己的利益”,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中美关系全史——从1784到2019 (上)

华盛顿的告别演说

参考和引用文献:

《中美关系史1911-2000》_陶文钊

《中美敌对的根源与标志_评敌对与冲突的由来》_周桂银

《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_汪熙

《从历史角度谈中美关系》_储昭根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