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实力跟中国打经济科技战吗?
2020-07-29 22:02:57
  • 0
  • 0
  • 1

作者 | 潇湘

来源 | 潇湘经略

“龙象之争”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继上个月中印两国军人在边境发生冲突后,27日,印度媒体又自曝275款中国APP被列入印度政府的“黑名单”,涉及腾讯、字节跳动、小米、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大厂。

印度针对中国的“全方位报复”行动不断升级。印度的施压手段,从硬碰硬的军事挑衅,延伸到经济和科技的主战场。

印度从官方到民间掀起的这场抵制“中国制造”的浪潮,能对中国造成多大的冲击?

鸣锣喝道的浮夸情绪不值一提,还是要看中印间的实力对比。

评判中印这场经济科技战的走向之前,先来看小编整理的一组数据,划分为三个维度——经济、军事、国家规模。

不难看出,各项指标呈现出向中国一边倒的态势。印度除了外债比中国多,其余的体量均不如中国。

偏科严重的经济结构

从GDP、进出口数额、外汇储备,到表中未能罗列出的各项工业指标,印度仅为中国1/5左右,大概相当于我国2000年的水平,两国的经济发展早就不是一个维度上。

向前追溯,印度独立和新中国建立的时间相仿,可以说几乎同时起跑,印度的工业底子好于中国,而且印度和平发展了70多年,远远没有中国那么残酷的发展环境。

可印度心比天高,曾经妄图跨过工业化,直接发展短平快的软件、文娱等服务业,拒做勤恳的“世界工厂”,要做就做高端大气的“世界办公室”,却落得“命比纸薄”的尴尬境地:印度的制造业现在只占GDP的14%,服务业却超过了50%,作为一个前工业化的国家,产业结构搞得跟美国等发达国家一样。

中国虽然近年制造业不景气,在GDP中的比重依旧维持在印度的2倍。

制造业发展的滞后,拖累了印度的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国内市场本可以形成内循环,自主掌舵巨轮乘风破浪无惧风雨,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不能保障,只好大幅依赖进口,天公不作美,或者国际局势一有风吹草动,经济增速就上窜下跳,比百万级人口的蕞尔小邦还敏感。

中印两国GDP增速对比图

(红线为中国,变化相对平缓;蓝线为印度,波动较大)

拥有了制造业这一敦实的底座,中国孕育出了丰富的商业模式,有条不紊地沿着科技树向上攀爬,诞生一批互联网与科技公司跻身世界五百强,就包括此次印度制裁“黑名单”中的腾讯、阿里和小米。

而印度在某些高精尖产业的单兵突进,更像是在沙滩上搭积木,内生动力匮乏,世界五百强企业几十年来一直是那八九家。

头重脚轻的军事力量

从各项军力指标来看,印度依然整体落后于中国,但差距显然没有经济领域那么悬殊。

印度在不惜血本打造一支与经济体量不相匹配的国防力量,国防开支占GDP的比重远高于中国。相比于印度的资源倾斜,中国显得有些“武备废弛”。

印度是国际军火市场不折不扣的冤大头,一个国家独占全球十分之一的军购,武器万国造。正如一支球星云集的足球队,未必一定能踢出好成绩,我们不要印度武器装备阵容的表象所迷惑。

与印度海外武器采购冰火两重天的,是国产武器的研发的龟速爬行。毕竟要“买买买”的捷径可以走,本国的国防工业化建设何必那么拼呢。

加之此前暴露出来的印度兵员素质普遍不高、后勤保障不力、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印度在高原地区的作战实力,好像没有自己吹嘘的那么强大。

印度畸形发展的军力,影射出这个国家奇特的现状:灵魂上直冲云霄在万丈高空游荡,但肉体一直陷入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印度如果整日高喊“一雪前耻”,不能正视现实,将社会建构、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议题,与中国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人口膨胀的陷阱

印度能跟中国有一拼的,恐怕也只剩人口这一项了。

印度人口一路高歌猛进,超越老龄化的中国指日可待。而在半个世纪前,印度人口还是中国2/3。

印度的人口结构年轻,劳动力更廉价,单论人口红利的话,理论上印度要比中国更具竞争力。

但人口不等于劳动力,更不等于人口红利。

调动人口资源的核心问题,是提升劳动积极性,释放生产潜力。

随着印度的人口规模扩大,民族破碎与阶层撕裂的千年沉疴也被连同放大。

遥想日本战后经济腾飞,凭借惊人的“一亿中流”的工作动员能力,领航亚洲,急得大洋彼岸的美国直冒汗。

在过去3000多年,印度次大陆一次次被异族征服,人种和民族异常复杂,没有主体民族,一百多个民族,数以千计的各种语言。国内土邦林立,各邦分治,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印度像是一个硬生生绑在一起的庞然大物。

更讽刺的是,印度标榜民主社会,种姓制度却根深蒂固。

四大种姓和一个对底层的贱民阶层,世世代代和相应的职业绑定在一起,扼杀了阶层流动的可能。

种姓之间长时间的隔离,造成了生理区别,凭借长相,就能分辨低种姓和高种姓

外界所看到的宝莱坞明星和印度籍硅谷创业精英,都是清一色的高种姓。而缺乏基础教育的低种姓和“贱民”阶层组成的产业大军,劳动纪律意识差,缺乏改变生活现状的进取心,让让远道而来投资建厂的外商苦不堪言。

若不能彻底根除种姓制度,打通地区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印度是没有可能重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轰轰烈烈的工业化历程,印度人口在数字上的优势,将被抵消得化为乌有。

目前印度避重就轻,总理莫迪为转移国内注意力,与中国搞边境摩擦,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似乎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变革的决心和迹象,印度人口优势恐是空中楼阁。

印度不专心发展经济,穷兵黩武搞国防,上演与中国周旋的民族主义爱国闹剧,让出海的一批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迎来至暗时刻。

但基于数据的一番实力比对后,印度挑起的这场经济科技战,中国在宏观上不足为惧。

要说谁才是中国的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眼下非美国莫属。

目前中印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像中美关系那样充分展露。印度只是充当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守成大国战略性遏制中国崛起的排头兵。

当然,静态的实力对比,代表不了长久的动态博弈。

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更趋向于国家规模上的竞争。设想印度有幸走上改革正轨,沉下心修炼内功,配合西方的技术扶持,把时间线拉长,中国并不存在绝对的优势。印度,也不是没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最有潜力的竞争对手。

不过,就眼下而言,印度虽然对中国企业发动“全方位报复”,但两国的经济科技实力差距摆在那,印度无力对中国构成真正的挑战。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