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分布式作战概念沿革与研判
2020-06-28 03:27:09
  • 0
  • 1
  • 4

来源:中国舰船研究

作者:陈侯京,龚俊斌

一、沿革与内涵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冷战高峰期,两强争霸已构筑起超量的核恐怖平衡。美军一手强化“三位一体”核打击和战略反导,另一手准备打赢下一场核战争威慑下的常规战争(通过古巴导弹危机经验和越南战争教训总结):启动第二次抵消战略,发展高技术常规装备更低成本、高效率的夺取优势,并且广泛开展作战运用概念研究和创新设计,预谋获得基于新兴技术的战法奇袭。与此同时,新兴的复杂系统科学以最新成果启迪了军事理论家们,在熵、突变、耗散结构、超循环、哥德尔不完备、H-CPS、开放复杂巨系统等理论指导下,一时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以博伊德为代表的克劳塞维茨派发扬孙子“不战屈人之兵”哲学,提出了通过OODA闭环速度优势摧垮敌方抵抗意志的现代控制战理论;以沃登为代表的约米尼派发扬工具理性精神,提出了“集中精确打击敌方五环重心”破坏其整体性的现代摧毁战理论。

冷战结束,海湾战争给了美军充分展示和验证新兴技术装备成果和作战概念成果的大型实际战争舞台。卫星、数据链、隐身轰炸机、C3ISR、精确制导炸弹、巡航导弹,粉墨登场。实战过程和结果震慑全球,支撑起战后“一超独霸”的世界格局。战后,美军研判新兴技术趋势、总结海湾战争经验教训,深化体系联合作战概念的研究和设计,提出 “战略瘫痪”等顶层作战概念和“快速决定性作战”、“基于效果的作战”、“内聚式联合”、“网络中心战”等作战构想概念,形成了“分布式打击”、“多维度(多域)打击”等战法概念。

其中,“分布式打击”是对博伊德夺取OODA优势和控制战思想的继承和演绎。该战法超越线性作战认知,经过合理编组的分散的联合战术部队在联合作战空间的全正面和全纵深实施无边界机动,在敌人最缺乏准备的时间和地点发起攻击,以获得预期的最大打击效果。美军强调通过分布式机动制造机会,倾全力打击敌关键薄弱环节。强调充分运用速度和突然性以夺取主动权,从而控制作战节奏,以获得类似伏击的打击效果,使敌总是感到意外,总是仓促应战。强调行动的变化无常,使敌无法轻易找到美军的行动规律。分布式打击“平台分布、效果聚合”,是在整个联合作战空间的非接触作战。

进入新世纪,美军提出的“联合作战”、“网络中心战”等作战构想概念随着信息化时代快速崛起,重点强调建设“全球信息栅格”,构建基于全军信息网络互联能力的多兵种联合-多层次战役战术协同交战能力。面向反恐战争需求,美军作战概念进行了适应。2004年,詹姆斯·马蒂斯任美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后分别担任联合部队司令兼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司令、中央司令部司令、美国防部长),延续“分布式打击”的制胜机理和思想,提出了美海军陆战队分布式作战概念,阐述若干小型、高能作战单元如何在陆上广阔地域分散、协调、独立行动以获得显著作战优势。彼时,马蒂斯所提的“分布式打击”本质上是在中东、西亚陆上空间的多点并行作战,以快速同时打击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多国广泛存在的反美军事组织。

近十年,“分布式”在美军渐成“热词”,各军种积极探索分布式思想,深化演绎作战概念,发展相关技术和装备,在海陆空天涉及的水面、网电、水下、空中、太空等作战领域均开展了理论探索和演习试验。美国海军方面,在2017年发布的《未来舰队平台备选方案》报告中明确指出,为应对中、俄等国以高性能陆基作战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低噪声常规潜艇、无人机等武器和技术装备为代表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新兴威胁,美海军水面部队拟重点发展“分布式舰队”体系架构,将运用“分布式杀伤”、“电磁机动作战”以及“分布式敏捷后勤管理系统”这三种概念来实现“分布式作战”能力,并设想了2030年美海军“分布式舰队”的具体组成及其未来新型载人舰艇平台和无人舰艇平台。

二、分布式作战对美舰艇装备发展的影响研判

传统作战理论强调集中兵力和集中火力形成优势原则。战争永恒不变的原则是“消灭敌人,保持自己”。美国海军分布式舰队和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通过颠覆集中兵力原则,强调提升舰船火力打击半径和威力(装备千公里级反舰/对陆导弹实现全纵深打击),强调“凡漂浮即战斗”尽量在所有舰船上配备远程精打武器,强调降低舰船目标特性使得敌方远程岸基打击手段杀伤链难以闭合,强调以航母编队为核心的水面力量通过航母在后-分布式猎杀小组在前段抵近作战,强调分布式猎杀小组内部、之间和与联合作战体系的协同并行交战能力,进而实现水面舰队集火优势和协同效果不变乃至增强前提下的广域分散,达成在大国高端冲突中水面力量高生存率的进入反介入/区域拒止海区执行远程反舰/对陆纵深打击的作战目的。

分布式是作战运用概念(OC),重点指导美军兵力运用,对装备研制在体系层和平台层也具有牵引性。面向大国对抗,“分布式舰队舰船平台由大变小”?

从理论上讲,舰船、潜艇等平台都是外流体机械,服从机动性相当时平台越大则装载效率、航行效率越高的规律。作战制胜服从“快打慢、多打少”的机理。用越大的低速平台装载更大传感器和更多高速武器,可使单个装备兼具更高运输效率、更大探测孔径和更多攻击次数,即航行物理维度更卓越的单平台机动作战能力。在装备体系层面,军费投入一定,平台越小则列装数量越多;多个平台通过机动协同形成的整体控制面积理论上可达单平台机动控制面积与数量二次方之积(非线性涌现),防御时单平台隐蔽性更好、被攻击火力密度线性均摊、单次被击中整体损失更低,且敌方决策复杂度随威胁目标数量阶乘增长。面向现代高烈度战争威胁,如何均衡装备大小,如何配置兵力结构,已成为先进海军国家正在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实践上讲,美海军近年来的舰艇装备发展出现了若干之最:建造美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盾舰群、批量建造两栖攻击舰及舰载短距/垂直起降四代机、研制美军历史上最大的护卫舰FFG(X)、研制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无人潜航器XLUUV、研制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无人水面舰LUSV。面向大国对抗,在美国会近年持续加大预算投入的支持下,美海军水面舰队正从总排水量和数量两个维度快速并行扩张。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